INC-4会议顺利落幕!降解产业将迎来崛起与挑战

2024-06-21 17:11:16 175

4月23日至29日,为在年内达成一项全球禁塑法案,随着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四届会议(INC-4)在加拿大渥太华的顺利落幕,标志着全球禁塑行动迈出了坚实步伐。

 

滴探境界 (图片来源于: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

  

从2008年我国推出第一版“禁塑令”,到2020年全面升级,再到各地的政策跟进,战塑16年后,在等待国际法的当下,2024年成为“全球战塑”的关键一年。


随着禁塑、限塑的不断推进,在面对减塑课题上,我国积极推动可降解塑料的研发,并推进产品的替代使用。据了解,河南濮阳、山东寿光、安徽蚌埠、山西太原等多个地方都在建设或已经建成生物基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以生物基平台化合物、生物基塑料和生物基纤维等为代表的产业体系,涉及原料替代、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及市场应用等多个环节。


原材料替代成关键,可降解产业快速崛起。在原材料替代方面,玉米淀粉和植物纤维等生物基材料已成为主流,已广泛使用在塑料袋、餐盒等产品上,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降解效率,还降低了对环境的负担。相关机构调研报告表示,在全球利好的禁塑政策的推动下,预测到2025年,国内可降解塑料的市场总需求可达到440万吨,将是2018年需求量的9倍以上。如果以单价2万元/吨计算,其市场空间将近900亿元,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然而,产能过剩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据中研普华报告,2021年我国可降解塑料产量和销量分别为30.2万吨和27.6万吨,均比上年增长逾20%,在建拟建年产能超400万吨。目前,市场上可降解塑料的品种和性价比仍有待提高,限制了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另外,按照第二版“禁塑令”中要求的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来推算,400万吨/年的可降解塑料产能如按计划投产,将超出未来政策最严要求可降解塑料用量,“十四五”末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在全球视野下,生物降解塑料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传统化石来源塑料仍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传统化石来源塑料市场流通占有率高达75%,而生物降解塑料仅占1%,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我国塑料加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指出,我国整个塑料产业正面临4个问题:需求收缩预期转弱,行业利润受到压缩;产业结构优化不足,行业“内卷”严重;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偏弱;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出口形势愈发严峻等。特别指出,塑料行业存在低端产能过剩、低附加值产品居多、无序竞争过度等现象。为此,需要行业坚持以稳求进,提质降本增效,在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全社会产业绿色转型这一宏大进程中提供关键支撑,不断推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从而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参与国际竞争。


综上所述,可降解产业的崛起是全球禁塑趋势下的必然产物。面对产能过剩的挑战,行业需持续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在全球环保的大背景下,可降解产业有望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湖北滴探境界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面向全球,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植物基全降解塑料衍生品的高科技环保企业。我们以创新为动力,以环保为已任,为客户提供符合国际最高环保标准的解决方案,助力构建可持续的未来。

 

来源:新京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